深夜里的 “隐形危险”:警惕夜间癫痫发作,这些信号要牢记!

阅读14 时间2025-10-27

当万家灯火熄灭,人们进入香甜梦乡时,有一群人却可能正经历着一场“无声的危机”——夜间癫痫发作。


夜间是癫痫发作的高发时段,据相关数据显示,约有25%-40%的癫痫患者会在睡眠中发作。由于发作时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,身边往往无人陪伴,不仅容易被忽视,还可能引发跌倒、窒息等严重风险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夜间癫痫发作的那些事,帮你擦亮眼睛,做好防护。



一、夜间癫痫发作,有这些典型“信号”

夜间癫痫发作多发生在睡眠中,症状可能不如白天明显,但只要细心观察,就能发现一些关键特征。


1. 睡眠中的“异常动作”  

   患者可能在睡梦中突然出现肢体抽动、抖动,比如手脚不自主地蹬动、四肢强直。有的会像“惊跳”一样突然坐起,随后又倒下,甚至出现短暂的行走、摸索动作,之后又继续入睡,醒来后对过程完全没有记忆。


2. 呼吸、发声异常  

   发作时可能伴随呼吸急促、暂停,或发出奇怪的声音,比如喉间发出“咕噜”声、呻吟声,甚至尖叫。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口吐白沫、牙关紧闭的情况,需要格外警惕。


3. 睡眠质量差,晨起有“痕迹”  

   即使发作时间短暂,也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。患者晨起后可能感到头痛、头晕、全身乏力,甚至出现肌肉酸痛。如果发现家人经常晨起不适,且睡眠中常有“动静”,要及时留意。


4. 特殊类型:“睡眠相关性癫痫”  

   这类癫痫专门在睡眠中发作,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。发作时可能表现为全身强直-阵挛发作(身体僵硬、抽搐),或局部发作(如单侧肢体抽动、面部抽搐),多在入睡后1-2小时或凌晨醒来前发作。



二、夜间发作别慌,正确应对是关键

一旦发现家人夜间癫痫发作,千万不要慌乱,记住以下3个“正确步骤”,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。


- 保持冷静,避免强行干预  

  不要试图强行按压或摇晃患者,也不要强行撬开口腔塞东西(比如毛巾、筷子),这些行为可能导致骨折、牙齿损伤或窒息。


- 让患者侧卧,清理周围环境  

  迅速将患者侧卧,解开衣领、腰带,让口腔分泌物自然流出,防止窒息。同时移开床边的桌椅、水杯等物品,避免患者发作时撞到硬物受伤。


- 记录发作情况,及时就医  

  尽量记录发作开始和结束的时间、具体症状(如肢体动作、发声情况),如果条件允许,可在征得同意后拍摄短视频(注意保护隐私)。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,调整治疗方案。



三、做好3件事,为夜间安全“上保险”

对于癫痫患者来说,预防夜间发作比应急处理更重要。做好以下3点,能有效降低夜间发作风险。


1. 规律服药,绝不擅自停药  

 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是控制癫痫的核心。很多患者认为“白天不发作就没事”,夜间偷偷减药或停药,这会直接导致夜间发作频率增加。即使病情稳定,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,切勿自行更改。


2. 打造“安全睡眠环境”  

  - 床品选择柔软、防滑的材质,避免使用过软的床垫或水床。

  - 床边安装护栏,或在地面铺防滑垫,防止患者发作时坠床。

  - 卧室保持安静、光线柔和,避免睡前看手机、玩游戏等刺激行为,保证充足睡眠。


3. 定期复查,监测病情变化  

  每3-6个月带患者到医院复查脑电图、血药浓度等指标,让医生及时了解病情控制情况。如果近期夜间发作频繁,要立即就医,排查是否存在药物剂量不足、病情变化等问题。




夜间癫痫发作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忽视和不了解。无论是患者本人,还是家属、照护者,都需要掌握这些知识,用细心和耐心筑起一道“夜间防护墙”。


如果你的身边有癫痫患者,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;也欢迎你转发给更多人,让更多人了解夜间癫痫发作的真相,一起守护每一个安稳的睡眠。


愿每一个夜晚,都能被温柔守护,远离“隐形危险”。


上一篇:夜间癫痫发作的症状特点,你了解多少?

上一篇:没有了!

推荐医生

李雪琴主任

● 主任医师
● 多次参与国际癫痫病学术交流会议

杨水云主任

● 中医世家
● 从医五十余年